嘉靖8个儿子剩2个,笃信二龙不相见。他对儿子有多刻薄?_朱载壡_皇太子_丽嫔
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3:43    点击次数:71

嘉靖十二年八月十九日,阎丽嫔为嘉靖皇帝生下了他的第一个儿子。这一刻,嘉靖已经27岁,结婚已有十二年,皇后更是已经换了两任,却始终没有得到一个儿子,连宫廷内部和外界都开始感到焦虑不安。为了早日拥有继承人,嘉靖甚至特意扩大了选妃的范围,一口气册立了9名嫔妃,其中阎丽嫔便是其中之一。阎丽嫔顺利怀孕并生下皇长子,这个喜讯让一直困扰嘉靖的“无子之忧”终于得到了解脱。

然而,嘉靖作为初为人父的皇帝,未能享受多久的喜悦。仅仅两个月后,皇长子不幸夭折。这无疑让嘉靖心情沉重,他深感失落,以至于为孩子追谥为“哀冲皇太子”。从这件事来看,嘉靖对这个小生命的期许和深厚的父爱显而易见。

遗憾的是,失去长子仅仅是嘉靖痛苦经历的开始。在接下来的几年中,他几乎一再遭遇失去新生儿的打击。在8个儿子中,有5个早夭,只有3个能够活到能够出阁读书的年龄,而最终能比嘉靖活得更久,并且留下后代的,仅有一个儿子。嘉靖的这一生,充满了父母丧失子嗣的深切痛苦。

展开剩余78%

若换做一般的父亲,经历如此多的丧子之痛,必定会对自己的后代倍加珍爱与呵护。然而,嘉靖却依然保持了他一贯的冷酷与寡情,这也使得他的父子关系显得有些冷漠和不寻常。

三年后的嘉靖十八年,阎丽嫔为嘉靖生下了第二个儿子。此时的嘉靖已经30岁,结婚已满15年,皇后也已更替到了第三任。令人感到特别的是,朱载壡的母亲王昭嫔在怀孕时,做了一个奇特的梦,梦见有位神仙手持婴儿交给她,这无疑为嘉靖带来了一种超自然的安慰与期待,尤其是在他对命运的迷信信仰上。这一异象使得嘉靖更加确信,这个孩子非同凡响,是上天对他的庇佑。

因此,朱载壡出生后,嘉靖举行了盛大的祭天仪式,并为他取名“朱载壡”(“壡”在古汉语中有“睿智、聪明”的意思),显示了他对这个来之不易的儿子的无限期望。同年,嘉靖还封王昭嫔为贵妃,后又晋升为皇贵妃,这一系列的封赏,体现了他对王昭嫔以及朱载壡的极度宠爱和看重。

然而,在王贵妃的册封诏书中,嘉靖却称朱载壡为“元子”而非“长子”,这其中隐含着复杂的情感。这是因为朱载壡的哥哥才出生不久便夭折,所以对于嘉靖而言,朱载壡便是他“唯一的长子”。使用“元子”这个称呼,似乎也暗示着嘉靖对朱载壡寄予的特殊期许,意味着他已经不再期待皇后能够生下嫡长子了。

接下来的事件更加证明了嘉靖对朱载壡的偏爱。嘉靖十七年,朱载壡年仅3岁时,嘉靖的母亲蒋太后去世。蒋太后的遗诏要求与其丈夫朱祐杬合葬,而朱祐杬并未做过皇帝,其陵墓位于封地安陆,而非京城北京。面对这个难题,嘉靖首先决定亲自前往安陆调查情况,但在出发之前,他先行立储——这一决定显得尤为重要。

此时,嘉靖已经有了三个儿子,分别是3岁的朱载壡、刚出生不到一年的朱载坖(后来的隆庆皇帝)和朱载圳(后来的景王)。由于朱载壡年幼,尚且不知能否成长,嘉靖心生担忧,但他已经不再等待,他在嘉靖十八年册立了朱载壡为皇太子,并将其他两个儿子分别封为王。尽管如此,宣称朱载壡监国的举动更像是为了给儿子增添声望——实际监国之事并无意义,嘉靖只是给他制造了一个光鲜的名头。

随着时间流逝,朱载壡渐渐长大,到了9岁时,嘉靖决定将他从宫中送往外面的学堂,按理说,太子在此年龄应当开始接受系统的教育。然而,嘉靖却迟迟未批准大臣们的建议,让朱载壡“出阁”读书。有人猜测,嘉靖的犹豫源于他对文官的不信任,尤其是在经历了南巡宫变和壬寅宫变之后,他对文官的依赖显得尤为谨慎。

嘉靖对太子的偏爱一度让整个朝廷都感受到了他的重视,尤其是在朱载壡生病时,嘉靖亲自为太子祈福。然而,没想到的是,嘉靖一直未曾想到的噩耗如同晴天霹雳。朱载壡年仅14岁时突发恶疾,在几乎没有预兆的情况下,迅速离世。嘉靖感到深深的痛惜,给他谥号为“庄敬皇太子”,表达了对其过早去世的痛心。

朱载壡的去世,对嘉靖而言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。毕竟,这是他失去的第6个儿子。在此之前,嘉靖已经丧失了5个新生儿,因此他对儿子的珍视尤为强烈。然而,朱载壡去世后,嘉靖仍然没有表现出常人应有的悲痛,相反,他对其余两个儿子的态度反而愈发冷漠。

在庄敬皇太子去世后,许多人期望嘉靖能将太子的位子传给他剩下的两个儿子,尤其是已经16岁的朱载坖。然而,嘉靖对这一提议的态度冷淡,他没有做出任何回应,甚至在朱载坖去世后,也未曾给他太多的安慰。反而,嘉靖对他唯一剩下的儿子展现了更加冷漠的态度——无论在物质上还是情感上,他似乎都没有真正关心过这些皇子。

最后,嘉靖的生活依旧围绕着他复杂的亲子关系展开,无论是他对朱载坖和朱载圳的态度,还是对儿子们所做的种种安排,都彰显了嘉靖的冷酷与非理性。或许这也正是嘉靖的个性:冷漠、刻薄且极难捉摸,不管是对儿子们,还是对后宫的皇后,都是如此。

发布于:天津市